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三方、四方物流

以供应链为原点的物流系统集成 来源:CIO时代网 发布时间:2012-11-06 浏览数: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信息的特点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信息和资金在供应链中流动的跨行业的管理,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企业之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采用了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其管理目标。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是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的,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有关物流运作的信息主要是在供应链相邻的上下游环节之间进行交流,在整个供应链上是逐级分开传递的。物流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是非常缓慢的,而且是滞后于许多管理活动的。       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除了供应链相邻环节的信息交换,在整个供应链各环节上都有共享信息,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呈逐级的链状结构,而是呈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这就使得物流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物流环节上,整个供应链上任何节点都能够很透明的看到这些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供应链运作情况,同时根据这些进行必要的管理、协调和组织工作,使供应链上的物流保持同步,更为精确和迅速。

与传统的物流系统相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信息主要具有信息来源广、动态性特别强和信息量大、种类多的特点,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物流信息管理更为复杂,为支撑供应链管理而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一些物流企业和一些企业的物流部门实施,多附属于企业整个的信息化建设之中,综观其发展历程,主要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成就:一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为信息化建设做了组织机构、规划、投入预算、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准备。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环境改善。企业的计算机拥有率和入网率有了提高,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也有加大。三是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积极变化和明显效益,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扩大产品销售收入、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按期交货能力等,并由此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

2、我国物流信息集成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供应链管理先进思想应用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不明确。虽然从我国目前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客观上对物流信息系统已经有了内部联网、上下贯通,外部横向联结的迫切需要,并且已有部分企业主观上认识到系统集成是下一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但绝大多数对到底集成哪些内容,资源如何共享却不明确,深层的原因是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部分系统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现有的手工操作,缺乏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整个物流业务流程的本质认识和重新规划,由此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也不知从哪入手。

2.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集成方法的指导。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大多处于基础物流的操作层面,如条码管理、GPS、GIS、立体库、呼叫中心等都只是在物流企业和企业相关部门的某一环节应用,呈现出零乱和分散的局面,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由于缺乏系统集成思想的指导,这些系统往往在建设之初就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极少,更不用说供应链级的集成了。

上一篇:东风御风获“多功能物流高效节能”大奖 下一篇:电商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如何系统改造